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
(1) 持续优化培养路径,“德育铸魂-理论筑基-实践拓展-创新升华”逐级递进,构建国防特色机械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
① 全过程:德育培根铸魂。强化价值塑造,创新课程思政方式,实施思政要求进大纲、百名总师进课堂,在新生研讨、课程学习、社会实践等各环节融入空天报国精神,厚植国防情怀。
② 低年级:理论知识筑基。强化通识教育,推动机械与数理、材料、计算机等学科深入交叉,优化基础课程体系,增加课程挑战度,名师、教授担纲主讲,夯实理论基础。
③ 中年级:实践应用拓展。强化工程训练,推行做中学综合实践,以飞机/发动机等航宇装备设计、制造和装配为载体,开设贯通各环节的综合设计类课程,筑牢工程应用能力。
④ 高年级:综合创新升华。强化科教融合,以双创项目、学科竞赛和科研实践为牵引,引导学生参与国防项目和型号研制训练,深植创新基因。
(2) 创建一流教学资源,“名师团队-优质课程-立体教材-开放平台”迭代升级,夯实机械类创新人才培养的知识与能力
① 名师引领,建设优秀团队。创建“名师工作室”,发挥8位国家及省级名师引领作用,建成3个机械类国家/省部级教学团队,实现名师团队传道。
② 金课为标,打造一流课程。将航宇前沿技术融入课堂教学,推进课程网络化、数字化,建成14门次国家精品/一流本科课程,实现金牌课程授业。
③ 推陈出新,锤炼优质教材。出版机械类国家级规划教材7部,获全国首届优秀教材二等奖2项,建成机械基础数字化资源库,实现立体教材赋新。
④ 研学并举,构筑国家级平台。依托一流学科,建成4个机械类国家级教学/实践平台、10个国防实习基地和2个国际化教学平台,实现国家平台赋能。
(3) 集聚多方多维优势,“科教融合-校企联合-国际化资源”共享共融,构建国防特色机械类创新人才协同育人机制
① 科教融合,科研深度反哺教学。充分发挥国防特色学科优势,将国家重大工程、国家奖等成果转化为50余个教学案例,设置科研训练必修学分,实现学生100%参与课题攻关和大创项目。
② 校企联合,企业多维参与教学。将企业难题转化为双创项目和毕设选题,聘请企业导师联合指导,与军工院所签订产学研协议,组织学生赴国防实习基地、国防院所等认知大国重器研制(百余人/年)。
③ 中外协同,师生双向国际交流。开设机械工程国际班、暑期国际课堂、中外文化讲座等,依托“111引智基地”师生互派,与美国加州理工等10余所世界名校建立联合培养项目,推动中外师生同上课、同比赛、同攻关。